读经:诗二6~7,二六8,二七4,四六4,四八2,七二8,七三16~17,九十1,九一9
壹
诗篇是借着敬虔之人表达情绪、感觉、感想和经历而有的神圣启示,在这发表中,并藉这发表,启示了基督,并预表召会是神的家和神的城─二6~7,二六8,二七4,四六4,四八2:(2002年安那翰全时间训练信息,第一篇)
一
诗篇不是一卷道理或教训的书;诗篇是用赞美的形式写成的;诗篇乃是表达敬虔之人的情绪、感觉、感想和经历的书;这是我们领会诗篇的关键。(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
二 诗篇乃是一卷神圣启示的书,由敬虔之人关于八件事的发表、情绪、感觉、感想、和经历所组成:(诗1章1节注1)
1
神,以及神对付敬虔之人的方式。(诗1章1节注1)
2
神的律法,就是带着神圣启示的圣言。(诗1章1节注1)
3
神的家,就是殿,以及殿坐落在其上的锡安山,是神在地上居所的中心。(诗1章1节注1)
4
神的圣城耶路撒冷,是神家外围的保护。(诗1章1节注1)
5
神的圣民以色列人,是神在列国中所爱的选民。(诗1章1节注1)
6
以色列人对神的爱,他们与神的交通,他们从神所领受的福分,他们在神对付之下的苦难,以及他们的环境。(诗1章1节注1)
7
他们的被掳。(诗1章1节注1)
8
他们对所品尝、所享受之耶和华他们神的感谢和赞美。(诗1章1节注1)
三 借着诗人敬虔的发表,基督得以启示,召会是神的家和神的城也得以豫表。(诗1章1节注1)
四 诗篇的中心思想乃是基督,以及召会作神的家和神的城,为着神的国,就如殿和耶路撒冷城所预表的─八,八四,八七。(2002年安那翰全时间训练信息,第一篇)
贰 诗篇是照着两种观念写的─圣别作者的属人观念和神的神圣观念;我们需要被带进启示之神的神圣观念里─七三16~17:(2002年安那翰全时间训练信息,第一篇;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
一
圣别著者的属人观念是从他们那由神创造的善良天性所产生,由他们圣别族类的传统所形成,由圣别经书的教训所构成,藉他们圣别生活的实行得促进,而从他们圣别的情绪和感想所发表出来的。(诗1章1节注1)
二 诗篇里神的神圣观念是神圣的启示,论到三个要项:(诗1章1节注1)
1
神永远的经纶,以基督为其中心与普及。(诗1章1节注1)
2
基督带着祂的神性、人性、人性生活、包罗万有的死、分赐生命并产生召会的复活、得荣、升天、在荣耀里显现、以及作王直到永远。(诗1章1节注1)
3
神的心愿,就是祂的喜悦,乃是在于基督作神的中心与普及,召会作神的丰满以彰显祂,国度为着神永远的行政,以及地的恢复,为着祂在永世里永远的国。(诗1章1节注1)
三 圣别作者的属人观念,高举律法为中心的重点,他们宝贵律法,一生留在其中。(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
四
但启示之神的神圣观念,高举基督为神中心的重点,为要按照神圣启示的神圣观念,将圣别作者的属人观念从律法转向基督。(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
五
在诗篇中,惟有出于神的神圣观念所写的,而非出于诗人属人观念所写的,才可视为神关于祂神圣经纶之神圣启示的一部分。(诗1章1节注1)
叁 诗篇由一百五十篇诗组成,分为五卷;这五卷好比建筑物的五层楼:第一卷是一楼,第五卷是最高的一层;诗篇是由那灵照着四个关键的辞分为五卷的,这四个辞乃是:基督、殿、城、地─二6~7,二七4,四八2,七二8:(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第三十五篇)
一 一至四十一篇是第一卷,指明神的心意是要将寻求的圣徒从律法转向基督,使他们能享受神的家─召会。(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
二 四十二至七十二篇是第二卷,指明圣徒借着受苦丶被高举丶并掌权的基督,经历神与祂的家和城。(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
三
七十三至八十九篇是第三卷,指明圣徒在他们的经历中领悟,神的家和城连同其一切的享受,惟有借着神子民正确的珍赏并高举基督,才得蒙保守并维持。(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
四 九十至一○六篇是第四卷,指明圣徒既联於基督,就与神是一,使神借着在祂的家和城里的基督,能恢复祂在地上的权利。(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
五 一○七至一五○篇是第五卷,指明神的家和城成为圣徒的赞美丶安全和愿望,并且基督借着神的家和城─召会,来作全地的王。(诗篇生命读经,第一篇)
肆 在诗篇里,就如在全本圣经里,有两条线:生命树的线,就是生命线,和善恶知识树的线,就是死亡线;在这两条线之外还有律法的线,与生命线并行─创二8~9,16~17,与9注3二段:(诗1章2节注1)
一 我们读诗篇时,需要在生命树的路线上,不在善恶知识树的路线上─创二9:(2002年安那翰全时间训练信息,第十九篇)
1
这两棵树是两个源头,有两条路线、两个原则和两个终点;生命树表征神是生命的源头;善恶知识树表征撒但是死亡的源头。(2002年安那翰全时间训练信息,第十九篇;诗篇生命读经,第十五篇)
2
圣经是照着这两棵树写的,全部神圣的启示是这两棵树之观念的发展。(2002年安那翰全时间训练信息,第十九篇)
二 神颁赐律法的目的,是要将神的子民引到基督(加三23~24,)就是引到生命线:(诗1章2节注1)
1
然而,作为支线的律法若得着不当的高举,就成了知识树的线(就是死亡线)的一部分(罗七7~11,林后三6下)。(诗1章2节注1)
2
神已经命定基督作祂经纶的中心与普及,以成就祂的喜悦(弗一9~10,三8~11;)基督总结了律法(罗十4上,)信徒就不再在律法之下了(罗六14)。(诗1章2节注1)
伍 以神为我们的住处,我们永远的居所,乃是对神最高、最完满的经历─诗九十1,九一9:(2011年冬季训练,第十六篇)
一 诗篇三十六篇八节说到吃神殿里的肥甘,并喝神乐河的水,指明我们能借着吃喝主经历祂─参约六48~58、63,七37,林前十3~4,十二13。(2011年冬季训练,第十六篇)
二 按照赐律法者和诗篇九十篇的著者摩西所说,我们也可以住在永远的三一神我们的主里面─1节,九一9,申三三27,参约十五4,约壹四15~16,启二一22。(2011年冬季训练,第十六篇)
三 住在神里面乃是在神里面过生活(西二6,三3,约壹四16),以祂作我们的一切;这比吃喝祂更深。(2011年冬季训练,第十六篇)
四 我们若要在基督的死、复活和升天里与祂联合,就必须住在基督里(约十五4);而住在基督里不仅是停留在祂里面,更是居住在祂里面,以祂为我们的一切。(2011年冬季训练,第十六篇)
五 诗篇卷四(第九十至一百零六篇)揭示圣民在与基督的联合里,对神更深的经历,并揭示神恢复祂对于地的主权与权利:(2011年冬季训练,第十六篇)
1
这指明我们住在神里面的经历,乃是为基督来得地为业铺路,使神得以恢复祂对于地的主权(所有权)与权利。(2011年冬季训练,第十六篇)
2
没有圣民对神更深的经历,神就无法恢复这主权与权利。(2011年冬季训练,第十六篇)
陆 “神渴望在地上得着一个生机的居所,这居所乃是神借着包罗万有之基督了结的死和使人有新生起头的复活,所得着之活圣徒的集大成。他们将是经过过程并终极完成之三一神永远的显现与彰显,并且祂要在祂包罗万有的基督里成为他们的一切。三一神要在新地上,借着在新宇宙中这样一个生机体作王。这就是诗篇的灵和精粹。”(诗篇生命读经,六二九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