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恩赐、职分,与召会聚会彼此的关系

祷告:主啊,我们靠着你的宝血来到你面前,也来到你话语跟前。主,我们实在愿意为着你,围绕着你的话,仰望你给我们光。求你把你的话向我们打开,从你的话语中发出亮光,照耀到我们全人里面。主,我们不愿意留在黑暗里,留在天然里,也不愿意留在宗教里。我们实在愿意进入启示里,但愿我们个个都是看见光的人。主,你的话是我们路上的光,是我们脚前的灯。主,谢谢你带领我们走这一条恢复的路,一步步、一年年、一个时期又一个时期,你都带领我们。你没有撇下我们在黑暗里,也没有留我们在迷途中。

主啊,求你带领我们,使我们能跟随你,使我们在灵中有把握,能行走在光中。主,再对我们说话,给我们清明的心思,也给我们敞开的灵,叫我们灵里贫穷,不觉得我们知道了,满足了。主,对于认识你,认识你的话,以及进入你话语的光中,我们仍是非常的贫穷。但愿你眷顾我们,使饥渴的得着饱足,贫穷的得着丰富。主,谢谢你的宝血常洁净我们,也遮盖我们,与我们同在。阿们。

召会行政最基本的真理

本篇信息要交通到新约中关乎召会行政最基本的真理。我们都需要对召会行政最基本的真理,有一个新的认识。因为这是关乎我们家中的行政;召会就是我们的家,家里该有家里的行政。这真理乃是神经纶里的一大部分。

当我们进一步往前,论到召会的行政时,主给我们一个新的开启,就是“经纶”这个新的名词。当我们着手翻译“oikonomia”这个希腊字时,我们起先想用“经济”这辞,但觉得不太合式,就改用“经营”这辞。我们有一本书的书名“神的经营”就是用这辞。然而“经营”虽比“经济”好一点,却也不太妥当。后来我在韩国看到他们的译本,是用了“经纶”这辞。我一看就大受提醒,用“经纶”是对的,新约中的确讲到神的经纶。

神的经纶有生命和行政两面

神的经纶有两面,一面是内里的,生命中的经纶;另一面是外在的,是行政上的经纶。召会就有这两面;内里一面是生命的,外在一面是行政的,二者加起来才是神新约整体的经纶。如同一个人,有灵,有魂,也有身体。我们外面的行动是靠身体,但灵和魂才是我们里面真正的人。真正的召会乃是在于里面的生命,但是召会若只有里面的生命,没有外面的行政,就如同一个人有灵有魂,却没有体。所以今天有的人讲召会,讲得太属灵,而忽略了行政,就有了偏差。神的经纶是整体的,有其外形,就是行政;还有其生命,就是它里面的灵。

从公会所出版“教会的面面观”和“海外教会的统计”这二本书中,我们看到在台湾岛上长老会的人数最多,有八万多人;召会聚会所次之,有四万五千多;真耶稣教会的人数居三,有两万多。二十多年来,在我们的工作上,我们一直注重属灵。但我们属灵到一个地步,我们家里生了多少人,我们都不清楚,也不注意。这次弟兄们把情况表找出来统计,仅仅台北就有五万八千人受浸,这还没有包括其他城市。并且历年来,台北召会得救人数占全岛得救总人数的一半,所以在台湾岛上的弟兄姊妹,应该有十一万之多。照这个数字,我们是远超过长老会,这就叫我觉得很宝贵。再者,这个资料一出来,我们就完全了解,我们已过这二十多年的工作,是只有灵魂而没有身体;因为我们一直属灵,属灵到一个地步,自己家里生了多少人,正确的数字我们都不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太“属灵”了。我们天天灵修,把灵都修得很大、很壮,但是体却非常瘦弱。这不要说二十八年前,若是在十五年前,我们能注意这事,情况不知会有何等大的改变。当时我们没有看见,我们的工作里的确有个缺,就是我们一直传福音,一直救人,一直给人施浸,想把人带到召会里,结果都带到漏斗里去了。好比我们天天往一个桶子里装水,但是这个桶子里有不少的漏洞,可以说每分每秒都在漏。漏到末了,好像这十一万滴的水,都不知那里去了。

现在,台湾社会的各阶层、各机关,都有我们的弟兄姊妹,这是很不错的情形。然而,若是我们不知道岛上有十一万多的弟兄姊妹,就太不负责任了。这好比作父母的,一个个孩子生下来后,都放在一边不管,也不知他们的去向,存活的情形也不明白。

我们若要确知弟兄姊妹的数字和情形,一面要借着情况表,一面要借着小排的设立。有许多见证告诉我们,这里发现了一个弟兄,那里也发现了一个弟兄。甚至有位弟兄见证,他在探访人时,索性不问对方是那个召会的,就直接问对方是那一分家的。若是对方说是某某分家的,就知道这是我们的弟兄姊妹,是我们的家人。

在我们中间受浸的弟兄姊妹,不仅分布在台湾,甚至国外都有。我们知道,在美国五十大州重要的大学里,都有华裔学生。一有华裔学生,就有华语基督徒团契;而这些团契的主干、讲道人,竟然多半是我们中间的弟兄。现在我们才了解这事;这不仅在美国的圣徒不知道,连在台湾的圣徒也不知道,我们已经把我们的水漏到各地都是。那些弟兄们几乎都是在台湾受了我们的薰陶,只可惜这一股力量全都散了。

长老在地方召会中的权限

召会行政的真理这件事,关系到长老在地方召会中的权限。这是很重大的一个点。今天在一个国家的行政里,总统有多少权限,立法院有多少权限,行政院有多少权限,教育部有多少权限,都该是非常基要的。每一个机关若不知道自己的权限,一定会出事情,国家就要受到亏损。同样的,我们都需要认识召会行政中基要之处,因为今后主带领我们有一个新的起头,我们要从根本上,彻底推动主恢复的见证。这一推动,就涉及众同工的行动,也涉及众长老的权限;所以这件事若不认识清楚,一定会有冲突。

我们每一个人,从最年幼的到最年长的,都要清楚我们是神家里的人,应该知道家中的行政。这样,我们作起事来,就会有分寸,就不越轨。同时,负一点责任的人更要知道,他们的权限应该到什么地步,好叫他们不限制人,也不阻碍人;这与我们非常有关系。这是本篇信息的用意,因为这相当关系到我们的事奉。

以台北召会为例,分为二十几个“会所”,四百多个排,这些排该如何行动?会所又该如何行动?召会长老的权限该到哪里?除了长老的行政一面外,还有执事的服事,并属灵恩赐的一面,就是使徒、申言者、教师,还有传福音的,这些人的恩赐该怎样发展?长老的行政和执事的服事,怎样和恩赐方面的发展配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清楚的。

集中心思,进入真理

圣经并没有把我们留在黑暗里,然而圣经的写法,并不像今天国家政府机关,有治理上的纲领或纲要。圣经没有这个写法,圣经完全是从神的立场来写。所以,我们读的时候,是这里拣一点,那里拣一点,把它们配在一起,而有所看见。因此,信息的纲目是很重要的,盼望众人都要操练集中心思来看。当我们有了清明的心思,一看就会透亮,一透亮就记住了。

年长的不要推说自己太老了,即使老了也要用老头脑。老年人若是肯注意,头脑是会更灵光的。老头脑有老头脑的特长,人都以为老年人容易忘事情,事实上我们可能都错了。要知道,老年人若是被得罪,若是生了你的气,他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所以,不要轻看老头脑;老头脑有老头脑的特长,虽然他们的领会是慢了一点,但等他们慢慢记进去后,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你们都要集中心思,好好进入真理;这是无可推诿的。

神在召会中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
第二是申言者,第三是教师…帮助的,治理的

林前十二章说,“神在召会中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申言者,第三是教师;…帮助的,治理的。”(28。)我们知道“帮助的”一定是执事,而“治理的”就是长老。在此我们需要学一个功课;在我们头脑里,总是看治理的长老在第一,但保罗在此所写的,乃是帮助的为第一。这节圣经里有其次序上的讲究,一开始保罗就告诉我们:“第一是使徒,第二是申言者,第三是教师…。”他只在前面说第一、二、三,后半的经文就没有数字了,但次序还是在那里。我们绝对信,这是保罗被圣灵感动,才特别把帮助的列在前面。他知道人会把长老看得太高,推得太高了。

保罗过去之后没多久,第二世纪有一个教师,就是以格那提(Ignatius)。他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把长老和监督当作两班人,并且认为监督高过长老。事实上,监督和长老乃是同一班人;监督是指长老的职务。由于以格那提这个错误的见解,影响了后来的召会,产生了阶级的宗教组织。监督成了一区的主教,辖管该区各地的长老。长老升级就作主教,主教再升级就作区域主教,再升级就是大主教,再升级就是枢机主教,也就是红衣主教,到了最上面就是教皇。这就成了宗教阶级制度(hierarchy)。

我相信保罗写到林前十二章时,圣灵在那里特地要打掉等级。我们不该有等级思想;长老不一定比执事高,长老若是个职务,执事也是个职务,各有所司。长老是管行政,执事是管服事,这其中只是职务不同。我们不要把地位等级带进来。

恩赐是职事方面的,为着供应真理和生命

所以,林前十二章二十八节与我们所领会的“次序”,完全颠倒。使徒保罗一开头用了“第一…第二…第三…”,之后下面就不用了。因为这里说到两类的服事:头一类的使徒、申言者、教师是恩赐的,与行政没有关系,也不是为着事务,完全是供应真理,供应生命。(弗四11。)第二类是“帮助的,治理的”乃是为着事务,是职分上的。

所以恩赐是职事方面的,职事(ministry)是为着供应真理和生命的。因此,使徒是为着供应真理和生命;申言者如此,教师也是如此。这三种人都供应真理和生命,这其中是有讲究的。

职分是职务方面的,为着监督带领召会

职分(office)是职务方面的,职务与恩赐无关,完全是在行政一面;这乃是为着监督带领召会。长老是在监督、带领召会;这完全是行政方面的一种职务,一个身份。(徒二十28,彼前五1~3。)

使徒是为着宇宙召会的恩赐,
兼有职分,为着设立长老和执事

使徒乃是为着宇宙召会的恩赐。在圣经里,我们找不到一个地方召会里有使徒,因为使徒不是为着地方召会的,而是为着宇宙召会。然而使徒兼有职分,这个职分就是为着设立长老和执事。(徒十四23,提前三1~13。)因此,使徒首先是恩赐,带头供应真理和生命;第二是为着设立长老和执事。

所以,在职分这面,乃是先有使徒,再有长老和执事。在恩赐方面,也是先有使徒,再有申言者和教师。使徒是兼职的,有两面的讲究,就是恩赐方面和职分方面。然而,使徒在恩赐和职分方面,都是宇宙性的,不是地方性的。

申言者和教师是为着地方召会的恩赐,
释放神的启示,供应真理的奥秘

申言者和教师乃是为着地方召会的。所以,行传十三章一节说,“在安提阿当地的召会中,有几位申言者和教师。”这里的经文没有说“有使徒”。在地方召会的聚集里,有申言者,有教师。所以申言者、教师是恩赐的,乃是为着地方召会,释放神的启示,供应真理的奥秘。

在地方召会的聚会中,只有申言者和教师,
没有使徒,也没有长老和执事

在地方召会的聚会中,只有申言者和教师。林前十四章四至五节都说到申言者,二十六节说到聚会中“或有诗歌”后,立即接着说“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教训是来自教师的,启示是出于申言者的;申言者和教师乃是有分别的。申言者有灵感,从神得着启示,所以他所释放出来的话,就是启示。因此在新约里,申言者乃是重在借着神的启示,为神说话并说出神,有时他们也受感说预言。(徒十一27~28。)

在林前十四章二十六节,申言者不重在说预言,乃重在为神说话。所以,国语和合本圣经在翻译这个辞时,没有翻成说预言,而是翻作“先知讲道”;若是翻成说预言,人就会领会为说出将来还未发生的事。林前十四章里的“申言者”,意即神的发言人,为神说话;申言者的话不是普通的教训,乃是随时从神得着启示而说的。这是申言者的启示。

教师的教训大部分是为着定规教义的。好比什么是因信称义?什么是成圣?教师就要学习把称义、成圣等解释清楚。这如同国家的大法官,需要对法律的定义有所解释。教师是断定各样道理、教义的,他们要断定什么叫作重生,什么叫作神人调和,什么叫作话成肉体的原则,什么是神的经纶等。申言者是得启示,教师是断定真理的教义。在地方召会的聚会里,有申言者也有教师,却没有使徒、长老和执事。这意思不是说,在地方召会里,没有长老和执事,乃是说在地方召会的“聚会”里,没有长老和执事。

长老和执事参加地方召会的聚会,
不是以职分的身份,乃是以弟兄的身份

有的长老也能作教导的工作,(提前五17,)他们在地方召会中尽职教导,乃像父母在家中教导儿女。比方在召会里有一个聚会,作长老的是以长老的身份参加聚会,还是以弟兄的身份参加?若是以长老的身份参加就是错的;若是以弟兄的身份参加就是正确的。因为在地方召会的聚会里没有长老、执事,也没有使徒。即使是使徒参加聚会,也是以弟兄的身份参加,这是我们需要清楚的。

虽然有的长老能教导,像提前五章十七节所说的,但是他们在地方召会中尽职教导,乃像父母在家中给儿女补课一样,与学校的教师不同,这是有分别的。好比人穿衣服是要分清楚的,不能将衣服的两只袖子当两条裤管穿,这样穿就是没有体统,是不正确的。在聚会中教师的教导,就像学校的老师一样;长老在地方上教导弟兄姊妹,却如同家里的父母教导儿女一样。长老们的教导和教师的教导有点分别,一个是学校老师的教导,一个是父母的教导。

在一个地方召会的聚会里,有教师的教导。有时可能长老有一点负担,要说一点教导的话,他们的教导和教师的教导就有点分别。比方,学校的老师教导你数学,你的父母也教导你数学。虽然两个教导都是教同样的事,但学校老师的教是教师的教导,父母的教是家庭的教导。这是我们要分辨的。

过去常有一地的长老,他能教导当地的弟兄姊妹,但等到他到了另一地,他就不会教导了。真正有教师恩赐的人,无论到任何一地,他都能教导,因为他是作这一行的。许多作父亲的,都会在家里教孩子数学,但是到了别处就不会教了;他们在家里教自己的孩子,勉强还可以,若真要他们到学校任教,就不够资格了。所以,不是每一个在家里教儿女数学的,都能到中学当数学老师教数学;这是有分别的。虽然无论是数学、历史、地理,你可能都懂一点,但这无法使你够格作教员。

所以,在召会中作教师的,就如同教师在学校里教导学生一样。然而,今天长老在召会中的教导,乃是像父母在家中教导儿女。长老们在地方上有两类,一类是治理的,在事务方面;另一类是教导的。在这教导里,包括牧养。长老们有的是善于治理召会的,有的是在话语上劳苦、教导人的。(提前五17。)就如同一个家中的父母,有的母亲会教儿女们一点数学,一点历史,一点英文,但父亲则完全是管理、治理的;的确有这两面。

有恩赐的人应该尽力发展他们恩赐的本能,
开拓属灵的领域,使召会多得扩增与开展

所以,有恩赐的人应该尽力发展他们恩赐的本能,开拓属灵的领域,使召会多得扩增与开展。今天无论是在一个地方召会,或是在一个区,一个排里,若是你是一个有恩赐的人,能作申言者,或是能作教师,就该尽力发展,开疆拓土,使神的国度得着开展,召会才能得着扩增。

长老在治理方面,在事务上应当尽力配合恩赐的开展

长老的治理,在事务上应当尽力配合恩赐的开展。就如现在的小排,是让大家有用武之地。因着有这样的机会,许多弟兄姊妹的恩赐就会得着显明。你们若能尽力发展你们的恩赐,得救的人就多了,你们就开疆拓土了。很快的,一个小排会变成两个小排,人数也会增多;可能那一区就需要盖会所了。当人数增多,达到要盖造会所的程度时,我们就要看见,盖造会所需要长老们;因为这是地方召会行政的事。关于买地、计划、打算等种种经纶的事,责任乃是在长老们身上。长老们需要有眼光,看到这一区的恩赐发展得很强、很快,得救的人也很多,就需要快快买地盖会所。在治理上,长老们的确要在事务上,尽力配合恩赐的发展。

长老虽须严格监督地方召会的行动,
却不该有意或无意的限制或扼杀恩赐正当的行动与开展

长老需要严格的监督地方召会的行动。长老不能觉得现在有了小排,各小排里也都有属灵的恩赐,在那里发展、往前,所以长老可以长期休眠,好像动物冬眠一样。因为从前作长老真是苦,把长老都累坏了;现在一个重担分成四百处了,实在是轻而易举,长老们就可以享福了。长老们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要知道小排一分,长老的责任更重了;因为小排越分,越发展,若没有合式的会所,弟兄姊妹会发出呼声的。长老们在这点上不能失职;长老该像联勤总司令一样,当战事来时,联勤就要供应上。不能三军在打仗,向总部有所请求,而联勤这面却什么也拿不出去;这是联勤失职。我们知道,联勤不能代替三军打仗,更不能限制三军发展,但是联勤的眼睛要开,脚步要快,三军发展了,他们就得替三军着想,给他们预备一切的供应。

已过我们没有看清楚,所以长老的权限可能有点限制了恩赐的发展。另一面有恩赐的人,也有点不守地位,侵犯了长老该作的事。长老们运用他们的监督权太过,就限制了恩赐的发展,妨碍开疆拓土。长老不能开疆拓土,只能像联勤一样,作准备供应一切。按以弗所四章所说,有使徒,有申言者,有教师,还有传福音的。这些人应该尽他们恩赐的本能,尽量发展,开疆拓土,造就人,带领人,复兴人,把人建立起来,自然神的国就开展了。这是属灵的一面。然而事务这一面,有地方上的行政,有事务各面的需要,这不是有恩赐的人负责的,乃是长老需要负责的;长老在事务上要有直接的配合。

当然,若是看见任何会所的任何一排,不按神新约经纶的正轨而行,长老就有地位出来管制、干涉。然而,长老虽需严格监督地方召会的行动,使其在神新约经纶的正轨上往前,而不被不同的道理引入歧途;却不该有意无意的限制,或扼杀恩赐正当的行动与开展。我们该各守各的工作岗位,有恩赐的去开疆拓土,有长老职分的在事务上积极配合恩赐的发展。

当前台北召会物质的需要就是会所。我们都看见小排已经在推动,相信再过半年,会所立即会不够用。所以,长老们要睁开眼睛,放大眼光,运用资金快快买地,买更大的会所;这就需要长老有长程的计划。当然,也可与有恩赐的人交通,一同计划,看看往前的计划和经纶。这些都作好了,就可以报告给所有的弟兄姊妹,让众人从现在开始,有正常的奉献,为着将来的开展。不能临时筹钱,乃需要未雨绸缪,现在就开始作准备;这是长老的事。长老要一直看恩赐如何发展,好能预备作应时的配合;这是正常的光景。

结语

我们已经清楚恩赐这面的情形,明白使徒主要是恩赐,是为着设立长老和执事;并且使徒也是一个职分。所以,在恩赐这条线上:第一是使徒,第二是申言者,第三是教师。在职分这一方面,乃是先有使徒,还有帮助人的(执事),治理人的(长老)。聚会的时候,只有申言者和教师,他们释放启示,释放教训,造就、建立聚会的人;在会中则没有使徒,也没有长老和执事。

因此,在恩赐一面,应当尽量发挥他们的本能,不断带进人,将人建立起来,使召会得着扩增和开展。治理上应该放大眼光,积极在事务上筹备一切,配合属灵的发展。这样,谁也不踏到别人的脚;另一面,谁也不限制谁,谁也不扼杀谁。

已过,因为大家的眼光不够清楚,有些地方是越轨了,也有踏到别人的事,使彼此受了限制,不能各尽功用。盼望以后恩赐多有发展,职分这一面也得着加强,召会才能在一地一地扩增。我们所交通的,是我们的家规;有了这家规,家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姊妺,就知道自己该作什么,也就能在这个家各尽其职。结果我们的家必然兴隆发达,召会必能一步一步的往前扩展,使主有出路。

主后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八日讲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