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使徒行传二章四十六节,五章四十二节,二十章二十节。 前一篇信息说到,真理的认识与生命的长大,乃是为着配合召会的扩增与开展。然而,事实上,召会的扩增与开展,就是基督的扩增与开展。在约翰十二章二十四节,主耶稣说,祂是一粒麦子。祂原是神的独生子,是单独的一粒麦子;但是有一天,祂到十字架上,在那里把自己种在死地,然后在复活里长出来,就生出许多子粒,作祂那一粒麦种的繁殖。这许多子粒,就是指着信入祂的人。 新约启示,神的独生子来成为肉体,经过人生,上到十字架死了;借着经过死,祂进入了复活;在复活里,把祂神圣的生命分赐给一切信入祂的人,使他们成为祂的繁殖,祂许许多多的子粒。这许许多多的子粒,就个别说,是一位位的信徒;集体说,乃是基督的一个身体,也就是召会。 当基督这样繁殖的时候,祂就扩增且开展了;所以,召会的扩增与开展,就是基督的扩增与开展。如此,基督在祂神圣的生命里,经过死与复活,一再的繁殖、扩增、开展。直到今天,全球各大洲几乎处处都有基督;而这一位开展的基督,在地上显出来就是召会。 使徒行传这卷书,表面看只是使徒们的行传,记载使徒们的行动和工作;实际上,乃是说到那位复活的基督,在祂的升天里,借着祂大能的灵,经过信祂的人,在地上如何一再的繁殖。这个繁殖从行传二章开始,直到二十八章尚未停止。历代读经的人都承认,使徒行传这卷书实际上并没有结束,乃是一本穿越时空的书信。可能今天在天上,在神面前,那卷使徒行传还没有结束。 本篇信息,我们接着要来看这个扩展。原来在福音书里,只有一位耶稣;到了行传一章,有一百二十位信祂的人,个个都是祂那一粒麦子的扩增,可说就有了一百二十一位耶稣。到了二章,五旬节当天加了三千人,(41,)等于繁增为三千一百二十一位耶稣。到第四章,仅仅男丁又加了五千。(4。)整卷使徒行传,一章过一章,就这样一直的繁殖、扩增。到了二十一章,保罗末次上耶路撒冷,雅各和众长老对他说,“弟兄,你看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20。)这意思是,到了二十一章,仅仅耶路撒冷一地,基督的繁殖已经达到成千上万,基督已经繁增到许多子粒里面。 可见这个扩增和开展,不是始于我们,乃是始于彼得,然后由保罗接续。在使徒行传里,他们和众圣徒一直让基督繁殖,使基督在地上有所扩增和开展。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全球各大洲的大城市里,都有真正的基督徒。凡蒙主宝血洗净,得了重生,有神生命,作神儿女,成为基督肢体,一同构成基督身体的人,几乎是以亿来计。这就是祂的繁殖。 然而,与世界的人群相比,基督繁殖的数目并不够多。以台湾来说,将近二千万人口,基督徒的数目却不到一百万;在比例上,连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当一九四八、四九年,主的恢复初到台湾时,聚会的地方不过三、五处。经过三十五年,现在有八十几处召会;然而,台湾共有三百一十八个乡镇。换句话说,我们仅仅开展了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的乡镇没有主的见证,还需要我们去开展。所以在台湾,基督仍旧需要繁殖,并且由繁殖往前进到开展。 不久前,我们曾和神立下约定,许了一个愿,应许在一年当中,一定带领一个人信主。这意思是,主在我们身上,一年能繁殖一倍。实在说,当时我们这样计算,觉得并不算多;因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五十二周,天天作繁殖的工作,结果最少繁殖出一个果子。按我们的经历说,我们看见过许多果树,但还不曾见过一棵树上只长出一个果子;若是那样,可真是不好看。因这缘故,我们才需要研究。 然而,凡已经结果子的,最好能结果子更多。盼望我们季季都结果子,一年能结四个果子。另一面,我们也要挽回久不聚会,甚至失去联络的圣徒。有许多见证都说到,圣徒如何借着小排,把一些久不聚会、甚至失去联络的人都复兴、挽回过来。这样一统计,今年可能会繁殖四倍,成为“繁殖年”。 使徒行传不仅记载繁殖、扩增与开展的事,也给我们看见繁殖、扩展的四项重要凭借。第一是最重要的,就是经纶的灵,能力的灵,降在爱主的人身上。(一8,二2~4。)第二是祷告,并且是坚定持续地祷告;如彼得所说的。(六4,一14,二42。)第三是神的话;(六7;)神的话就是基督自己。神的话有能力,因为神的话是生命、亮光,也是真理,能成为人的救恩。我们不是传自己,也不是传哲学,更不是传任何的伦理、学说,我们乃是传神的话,把神的话释放出来。 第四是信徒的家;这是一个使神扩增和开展的实际凭借。很奇妙的,在使徒行传里,我们找不到“礼拜堂”的记载,却有三次“挨家挨户”的记载。第一次是在二章四十六节,说到信徒挨家挨户的擘饼、祷告;第二次是在五章四十二节,说到信徒挨家挨户传福音,教导人耶稣是基督;第三处是二十章二十节,保罗对以弗所长老说,他是挨家挨户的教导、劝戒他们,凡神一切的旨意都没有避讳的告诉他们。 可见神扩展的凭借不是别的,乃是借着祂的灵,凭着信徒的祷告,和神话语的释放,再经过信徒的家;这四项在使徒行传里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此外,还要加上一点,就是我们这些人,要作主的见证人。在一章八节,主明确的说,“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人。”“见证人”一辞,希腊文的意思是殉道者,就是舍上生命、赔上生命来作见证的人。 彼得、雅各、约翰这班人,就是主的见证人。他们不只用他们的话作见证,还用他们的生活来见证;末了,甚至用他们的生命作见证。所以,他们个个都是殉道者。每一个见证人,应该都是一个殉道者。今天我们要让神有繁殖的路,就必须同样有殉道者的灵,即使牺牲一切,摆上一切,甚至丧失生命,也要为基督作见证。 因着使徒行传里有这五项凭借,我们才看见基督的繁殖、扩增和开展,一直不断,生生不息。因着有神的灵,有众圣徒的祷告,有神的话,有众信徒的家,再加上活的见证人个个都是殉道者,主在地上才有实际的路。 现在,我们要交通关于台北召会的统计,以核对我们的光景。台北召会从一九四八年建立以来,迄今已有三十六年。今天有许多青年人,都不超过三十五岁,为此真叫人喜乐。虽然老年人很宝贵,但青年人更是重要;任何事业要成功,非靠青年人不可,因为他们最能冲锋、突破。从这方面来看,台北召会是个冲锋的召会,各面光景都很正常,应该很有活力。可惜,惟独一件事不够正常,就是没有繁殖与扩增;这是最令人伤感的。 一九四八年台北召会开始聚会时,不过才二、三十人。不久张晤晨弟兄等人经过上海,和我接触,然后来到这里,于是人数逐渐增多。第二年四、五月间,我也来到这里,那时召会是在上海路,一栋日式榻榻米的房子里聚会。 之后,我花了一点时间从台北搭火车南下,沿途访问散居各处的圣徒。这一走,我就发觉这些圣徒虽散居台湾各地,却还能给主一条出路。回来后,我们就决定于一九四九年八月一日,正式开工。 那时我们中间的弟兄姊妹,在全台湾最多只有四百位。台北一地正正式式聚会的人,充其量不过七、八十位;即使到八月一日,我们正式开工,基本的数字也不到一百位。以这些人为基数,经过六年,到了一九五五年,就繁增到三千位;这是超过百分之百的平均年增率。即使以全岛四百人为基数,也有百分之四十的平均年增率。 不仅如此,三千人只是保守的数字。已过三十五年,台北召会存查的受浸圣徒情况表,已有五万七千多分。在一九五六年,就有一万三千八百分。换句话说,在一九五六年时,台北召会的人数已有一万三千多位。然而由于我们的家风,就是人数虽多,到会的却少;尤其台北召会不到会的比率全世界闻名,好一点约有三分之一,差一点只有四分之一,所以实际到会人数约有三千。 即便如此,这仍是保守的统计。按我们的了解,一九五六年时,台北召会的人数应有一万五、六千。因为一九五八年时,受浸圣徒情况表有二万二千多;按当时的光景,一年受浸约三千位左右,所以一九五六年的圣徒人数,应有一万六千。还记得有一次,连续两天总共受浸了七百多位。这样的繁殖率相当高,不过实际到会的很少。那时常有特会,由于会所太小,每次仅仅到会一千五、六百位,连外院两旁都坐得满满的。所以约略估计,台北召会在一九五六年,稳定过召会生活的约有三千人。无论如何,开头五、六年,召会的繁增率实在非常高。 然后,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八四年,有三千人为基数;这是很稳妥、很保守的一个数字。不必要求百分之四、五十的年增率,只要有百分之二十,就难能可贵了。实在说,若是今天我们有一百人,一年聚会下来只增加二十人,相信我们众人都不会满意。已过二十多年,我们没有达到这个水准,实在是我们的亏欠。 因此我很懊悔,为什么十多年前我回来时,没有注意统计?若是那时就注意作统计,我们可能早就蒙拯救,赎回许多光阴。已过的主日,台北召会实际到会人数是三千一百;这个主日约有三千五百,增加了四、五百位。这是因为我们已过一、二个月实行小排,带进一些新人,也恢复一些久不聚会的。 按另一面的统计来算,实际在台北过召会生活的圣徒,不只三千五百位,可能有五千五百位之多。换句话说,已过二十多年,台北召会正常过召会生活的人数,从三千位繁增为五千五百位,平均年增率不到百分之二点二。这实在不够交代。 虽然已过二十多年,我们失去了好些圣徒,如搬家失联、出国、过世的,但同时也带了不少人受浸,最少有一万,最多可能是四万。按我们的观察,失联的人不会太多,出国的不会超过五千,过世的恐怕也不多,因为台湾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所以,真正不到会的百分比实在太高。因此,我们不能找理由安慰自己,倒该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 我乃是像话家常一样,和你们一同研究家里的事。从一九八○年,我就开始意识到,台北召会的光景停顿了。那时,每次见到负责弟兄,我就提起这个问题,说,“台北召会不能这样,一点没有进展;如同行舟不进则退,召会总该往前去。”我这样注意了四年,然而由于负担太多,又无法亲自去作,因此直到去年十月,新约圣经的注解和生命读经的工作完成后,我便决定立刻回到台湾。 我在主面前衡量,一九四九年我是如何在台湾,和众弟兄一同开始台湾的工作,这次我也要同样的注意这个工作。因此,一回到台湾,我便开始注意统计的事。我们都知道,在今天这个社会上,要作任何一件事,都不能不注意统计;况且我们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更必须根据历史找出,究竟我们的问题出在那里。 以台北召会的光景来说,无论人数或聚会,可说是首屈一指,为此我们敬拜主。然而,我们还得研究,从一九四九到一九五六年,我们的人数已繁增到三千位,平均年增率是百分之百,为什么从那一年起,这二十多年来的平均年增加率,却只有百分之二强?这无非证明我们注意力不够,不够看重统计;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起来,将注意力放在统计上,好有所改正。 从存查的情况表证明,这二十多年来有四万多人受浸,而聚会的人数仅仅增加了二千五百位,这说出大多数人都不聚会。这是谁的责任?我们没有意思要指责谁,只是说我们已经研究到了重点。实在说,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特别是我们这些在工作上带头的人,更要负其总责,因为我们的政策不对,我们忽略了统计。 今天无论作生意、开工厂,或是政府机构、学校等,每年都会有会计数字出来;然后,再根据会计作统计,这样才能进步。然而已过十多年,我们忽略了统计,甚至还沾沾自喜,觉得台北市这么大的召会,人数繁多,是地上城市少有的。一旦用统计来看,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二十多年来,我们没有妥善的运用家当,以致人数并没有增加多少。 我们福音传得不错,否则不会有四万人受浸,平均每年有一千五百人;但以统计来看,我们生产的多,“死的”却也不少。就世界说,台湾的人平均寿命七十多岁;以属灵来看,我们约只有七岁。所以,若是统计属灵的寿命,恐怕我们中间的寿命是最短的。究其原因,不外乎我们疏忽了统计,以致没有及早制定对策。这就是我们的负担,要找出一个确定的政策,以改善我们目前的光景。 忽略这个统计的,主要有三班人。第一是我自己;因为我虽远居海外,但身上还担负着这个责任,仍与弟兄们常有交通,也经常回来,所以难辞其咎。第二,是在这里负责的同工们;第三,是长老们。因着我们忽略了统计,又没有订出正当的政策,以致看到有几千人,就洋洋得意,天天浑浑噩噩过日子;这一过就是二十八年。等到回头一看,才发现我们所得的,不过百分之二点二的年增率。实在说,我们没有作到该作的事。 什么是我们该作却没作的呢?从一九四九到一九五六年,我们的平均年增加率达百分之百,主要是得力于分排。我们不只传福音把人救进来,也分排托住他们。好比作母亲的,若是一直生小孩,却没有地方交托、养育,一定夭折。这就是我们二十多年来所忽略的要点。我们一直传福音,同工、长老们天天忙碌作工,作了二十八年,带进四万五千人受浸,却没有注意要有托住他们的地方,以致大部分都流失了。如果长老们能及早注意,彻底作好情况表,必不会容让这种情形存在如此长久。 我们所有的不过像耶利米二章所说的,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13,)结果一直打水,一直漏;打了二十多年,也不过只有一点点水。我们应当先把“池子”整修好,即使不能完全留住人,起码也要能留一半。如果已过二十多年,那四万多人能留住二万人,就真是好得无比;那个光景定规叫人受鼓舞。 我没有意思责备谁;若要责备,我更责备自己。然而,责备没有用;我们的目的是要快快找出补救的路。当初我们得力于小排,可惜一九五六年前后,由于邀请一位“属灵大汉”来“帮助”,结果使我们受了莫大的损伤,把我们正当的小排作法打掉。从一九五六年起,我们虽没有正式声明,要把小排摆在一边,事实上却不再有小排了。 一没有小排,就如同水从井里打出来,因着没容器,只好倒在地上,不久就渗回到土里;过一会儿发现没有水,又从井里打水,同样倒在地上…。二十多年来,大家就是这样反复的作,传福音、受浸谈话、给人施浸、然后把人放回“地”上,结果差不多都漏光了。如同后门比前门还宽,打进来的远不如漏出去的快。我们在前门洋洋自得了二十多年,看到四万人走进来,却没有注意到所有进来的,几乎都从后门走出去,所剩无几。总结其因,不外乎我们舍弃了小排。 我们所以不厌其烦的讲统计,目的是为着“基督扩增与开展的凭借和基础”;我们盼望从统计中,找出那个凭借和基础。已过二十八年,我们的政策就是错在没有基础。凡造房子,首重打桩,才能立下稳固的基础。二十八年来,我们一直在盖造,然而底下却没有打桩,结果房子如同造在空中,没有多少人能稳固的留下。这个桩,这个基础,就是小排。到了一九八○年,更是完全没有了小排,反而倾向大聚会、群众聚会、一人讲道的聚会。这明显是回到了基督教老旧的光景里。 天主教里很少有福音大会;那不是他们带进人的主要作法。我们很难看见天主教登广告、开福音大会;他们主要的作法是个人接触、个人托住。虽然天主教里满了异端,但他们的作法的确高一筹。基督教表面上真理多一点,但作法很传统,只靠召聚大会,请一个好的讲者,高学位,有口才,既会联络、应酬,又懂心理学;好像这样才能成功,否则聚会光景上不来。这样的作法是成败全在一人。 在新约里,没有“礼拜堂”。那时,信徒最常聚集的地方,是犹太教的圣殿;然而,那并不讨主喜悦。因为后来就带进一种混杂,把犹太教搀进新约的召会中。那个混杂到了行传二十一章达到极点,几乎把保罗也陷在网罗里,拖他回头再去献祭。事实上,他已经进了圣殿,在那里留了六天,就等第七天,让祭司来替他和几位他出规费的人,完成献祭。到了这地步,主不许可,于是兴起环境,把保罗从那个混乱的局面里救出来。不但救他脱离犹太人的暴乱,也救他脱离犹太教和新约召会的混杂。 因此认真说,使徒行传里所提到的召会聚会,主要是倚靠挨家挨户,就是从一家到另一家,一家又一家。这是“挨家挨户”希腊文的正确意思。一个家再大,也不会大到一个地步,能用作群众聚集的地方,最多只能让左邻右舍聚在一起,那个容量总是小的。所以,我们称这样的一种聚集是小排。 一九二二年在中国大陆,我们从福州开始建立召会;一九三二年转到北方烟台,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我离开,前后共有二十七年历史。那段期间,我们还没有遇着大的需要;各处召会人数最高不过一千多,先是烟台达到近乎一千,后来上海达到一千七百,当时我们仅仅分会所聚会,暂时称之为“家”;那是我们到台湾之前就有的实行。 到台湾以后,头六年人数增加得很快,仅仅分会所并不足以应付需要;所以,经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就在“家”之下增加“排”,设立了许多排。我们原计划每排有十五到二十人,不料人数增加得太快,常常一排很快就达到八十、一百位,连分排都来不及。可惜,从一九五六年起,我们受到消极事物影响,以致逐渐忽略小排的实行。以后越过越走集中的路,安排专人讲道;这就回头走了基督教的老路,专靠讲道人,不靠众圣徒作基础。这是我们失策的地方。 从现在起,我们要急起直追,将注意力从个人讲道的集中聚会,转移到小排。同工、长老们都同意,把台北召会的圣徒分成约四百排。现已约有三百六十排,在实行正确的操练;在这段短短的时间之内,仅仅恢复久不聚会的,就有四、五百位。这是个起头,盼望今后我们无论什么聚会,都要注意这事,要恢复排的实行;我们一定要实行排,并且积极研究让排越过越有功用。 我们原希望每排人数不要太多,最好以十二为基数,多了就要考虑分排。若是到了十五、六位,就一定要分两排;因为人数越少,排的功用越大。另一面,在排里没有所谓的负责人或带头人,乃是排里的成员个个都一样,都尽功用。我们一定要把排的功用启发出来;有了排,我们传福音、带人受浸之后,不是把人交给一个大会,乃是实际的把人交给一个小排照顾。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要强盛,首要的就是家庭单位要强。家庭单位够强,才能产生强壮的后代,培育出强健的青年;然后,这个国家的公民才能刚强。没有够强的家庭,就难得有刚强的公民,结果国家自然容易衰弱。召会的原则也是如此,如果家庭不够强,基本单位的圣徒就很难刚强。 国家要强盛,需要强壮的家庭,以产生正当的青年,再加上学校教育的配合。家庭是培养,学校是教育;这两面都需要。因此,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我们发觉召会生活也不能缺少集中的聚会,那是学校教育性质的;小排则是家庭培养性质。一个国家的公民要强,必须有正当的家庭培养,加上良好的学校教育;这样,自然能培育出正当的青年,作强有力的公民,使国家强盛。召会也不例外;一个召会要强,必须家庭单位要有好的培养,同时每周、半个月或每个月,最少能有一次大型的召聚,给信徒真理上的教育,那是学校性质的。 今后,我们应当两面并重;因为凡事皆有两面,才能平衡往前。比方,人若只有一只脚,就很难走路;若只有一只眼,就很难看东西。召会要走得好,就必须有家庭培养,同时也有学校教育。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有小排,这是家庭性质的,是基础;同时也必须有集中的聚会,主要是释放真理,这是学校教育性质的。从前我们只靠大聚会,忽略了家庭的培养,因此人留不住。换句话说,由于家的单位不够,孩子生出来就无处交代,也就无法有合式的生长。所以我们要立刻恢复排,把家的基础建立起来。 建立小排还有一个好处。比方,主若答应我们的许愿,明年我们会繁增一倍,并且恢复一些久不聚会的圣徒,立刻台北召会主日聚会的人数,就会超过一万。如果我们仍然倚靠大聚会,届时这些人该到那里聚会?恐怕连分会所聚会都成问题,即使要赶造新会所也来不及。然而如果基础是家,有没有会所就不成问题;即使没有会所,这么多人还是能分在各家聚会,受照顾。反之,如果把家的单位除去,许多人会变得无家可归。 因此,我们的眼光要清楚,不能单靠大聚会,倒要倚靠小排。假使台北召会现在有五千位圣徒聚会,至少需要有五百个排;若是繁增到一万人聚会,就要建立一千个排。原则上,增加多少人就要按比例增加多少家,建立多少排。这样一来,有没有会所都能过召会生活,都能顾到人。只要有家作基础,把家作得好,基本的问题足能应付。这意思是,即使没有学校给与高等的教育,至少也能给与一般的国民教育,甚至好一点也可给与中学教育。所以,当前的首要之务是恢复排,并且要恢复得比从前更有力。 盼望众人对此都能得着深刻的印象,接受这样的交通;不是为别人,乃是为自己,好使我们每个人的家都打开,并且是挨家挨户的打开。这就是召会扩增与开展的凭借和基础。我们相信只要这条路一打通,即使是基督教各团体,也会逐渐采取这个政策。今天整个基督教所以不够繁荣,就是因为倚靠大聚会,依赖一个传道或牧师。这不能说没有帮助,毕竟聊胜于无;但这不是正确的政策和作法。正确且准确的作法乃是使用排,只要排一建立起来,必定有繁增。 根据行传二章四十六节,五章四十二节,二十章二十节,小排就是挨家挨户的聚会。以上三处经节给我们看见,初期圣徒在耶路撒冷所过的召会生活,主要是在家里,以家为基础。他们挨家挨户作四件事:擘饼、祷告、教导真理、传福音。这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或说法,乃是我们从圣经中读出来,摆在众人跟前的。圣经既然提起这四件事,我们就得研究,如何挨家挨户擘饼、祷告、教导人真理、传福音。 盼望从现在起,我们能好好作统计,才能清楚真实的光景,看见真正的需要是在那里。作统计是为着有预算;这不是许愿,而是预算。要作事不可以什么预算都没有。今天不只政府机构、大公司需要预算,即使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单身汉也都得有预算。比方你是个大学生,关于什么时候应该毕业,什么时候该带职业,每个月的进项有多少,该有多少开支预算等,你都不能糊里糊涂的,都必须有个盘算。总不能进项不够,却买了电视、冰箱、汽车等;要知道,没有预算,很容易就透支。 不只财物收支要有预算,生活也得有预算。比方你还未婚,就得有个“婚姻预算”,预算什么时候结婚,结婚对像长什么样子,学历程度如何,年龄多少等;这都不能糊里糊涂的。特别是我们信徒,有了预算之后,就要好好祷告:“主,蒙你的怜悯,我能站在今天这个地位。现在我需要一个配偶,最少应该大学毕业。我今年已经二十五岁,我的配偶不该和我差五岁以上。主,求你恩待我。”我们都该这样,先有预算,然后向主好好的有祷告。 同样的原则,我们盼望召会繁增、开展,就得先有预算。如果我们预算每年的增加率是百分之百,一年翻一倍,以五千五百人为基数,六年后就会达到三十五万二千人。如果是百分之五十的增加率,十年后也会达到三十一万七千人。当然,这样的预算是召会的,是团体的;这个预算要达到,必须召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达到预算。所以,我们自己都要作预算,每年要带几个人归主?怎么带?怎么预备?这都该有计划,而不是糊里糊涂的,只表示赞成召会应该每年有百分之百的增加率,然后回家睡安平觉,结果连百分之一的扩增也没有,还是重蹈了已往的覆辙。所以,召会要有团体的预算,众人必须都有个人预算。 个人的预算必须作得很具体。比方,你可以在主面前好好思想,列出一张亲友名单,过滤出几位可能会蒙恩的,当作你的目标,专特的为他们祷告。祷告到你作梦是他们,时时想到的是他们,有工夫写信也是写给他们,要送书也是送给他们;有时,也写几节经节送给他们。你要月月作、周周作,一直不断的写信、送书、祷告。如此一来,经过四、五个月,就可能得着一个相信的。 然后,你再算一算你有些什么好同学,是很亲近、谈得来的。你可以把他们算一算,思想怎么带领他们,邀请他们,劝导他们,对他们讲论,为他们祷告,一直找他们谈福音。找得他们烦了,你还是去找他们;最后,总有几个人喜欢听,并且也相信、接受了。这样的故事很多。以此类推,除了亲友、同学,还有同事,以及左邻右舍。你从这些地方作预算,就好比一个人打算经营餐馆,也得考虑如何拉顾客,是先撒传单让左邻右舍知道,还是先邀请亲朋好友免费试吃,这些都是必须预先作的。你不能等到餐馆开了,才到路边随便拉人;那样作很吃力。宇宙中只有神是说了就成;我们不是主,不是神,不是说了就有了,所以还得先有预算。既然我们众人都同意召会应该有百分之百的增加率,就得个个回家好好作预算。 有一天,你我都要站在主面前,相信那时主会根据约翰十五章问我们每一个人:“你结果子了么?结了多少果子?”你我要如何回答?树结果子不是神迹,而是本分,也是天然的定律。灵恩运动的人迷信神迹,以为一祷告主,圣灵就浇灌下来,顷刻间带许多人得救。其实灵恩运动救来而留下的人是最少的,因为他们不履行圣经的天然定律。圣经里的定律是说,我们都是葡萄树的枝子;枝子是为着结果子的,结果子是枝子的天然定律,不是神迹奇事。 我们所信的主既是又真又活,不是迷信的,我们就得照着祂所说的办正事。我们要思想,到那一天我们对主该如何交代呢?祂说,“你们是枝子;…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5,8。)如果我们不结果子,怎么可以呢?所以,请我们务必把这篇信息好好思想过,并且都在主面前有个预算说,“主,已过的日子蝗虫吃掉了,你赦免我。但愿你怜悯我,今年替我赎回来,至少能结两个果子。”这并不是太难的事。愿主怜悯我们。照着每个人的预算集其大成,人数就能够增加一倍甚至两倍。这样,主的召会必然能扩增、开展、兴旺。 主后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四日讲于台北第二篇
召会的扩增与开展的凭借和基础召会的扩增与开展就是基督的扩增与开展
使徒行传里召会扩增与开展的凭借
召会统计与实际光景的核对
重新注意我们的繁增
召会扩增与开展的基础—建立排聚会
排能托住人
小排是家庭培养性质,集中聚会是学校教育性质
排是繁殖扩增真正的基础
小排—挨家挨户的聚会
有统计,有预算,为着召会的扩增与开展